空間,可以讓人、飲品、食器自然產生對話。在陽光、空氣之間,體會並且實踐華人的湯飲文化和器用之禮,249空間給你《味無味。飲食態度》的完整體驗。
榮獲第七届(2018)台中市「都市空間設計大獎」|舊建築空間再造獎
2018 TRAA 第六屆台灣住宅建築獎|初選入圍

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 蘇睿弼 (249空間改造主持人)
是怎樣的勇氣,讓ㄧ位科技業品牌主管,在顛峰之際,願意返鄉創業,回到她曾經熟悉的台中舊城! 是怎樣的機緣,讓ㄧ群有理想的建築人,在沒落城區,用他們的血汗與技能,使ㄧ棟街屋改頭換面! 這個城市曾經生養著無數的生命,雖然她已年邁蒼老,但返照的靈光,將再次滋養她的活力!養天地之精華,生萬物之靈氣,249味無味,無限回味!

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負責人 葉育鑫 (建築與室內設計)
擁有覺察本質的能力,方能自信自在地品無味。 由於一切根本在於自身覺察,因此本案組織一序列能自行演化的場景與現象,利用自然素材與傳統工法,將之重新演繹,引入風與日光讓空氣流竄,木、石、竹、植以各自姿態共存,隨時間醞釀成具有自性的空間,人在此而能體察。 藉由觀風、嗅木、觸泥、覺綠,重新喚回人與生俱來的感受能力。因覺察能力被喚起,人自始能味無味。

霖陽設計工程公司 李翊豪 (木料設計)
每種木材,各有特性,紋路、色澤、硬度、密度、觸感、味道,取其最平實狀態,展現味無味精神。
入口亞杉門扇,活潑紋路注入迎賓熱情;
頭頂亞杉格柵,不加修飾展現粗曠性格;
吧檯亞杉實木,轉折90度,將視線引到明亮中庭;
鞋區柳杉椅面,潤色、柔紋,平易近人;
餐區一股淡淡清香,那是台灣黃檜地板釋放的特殊香氣;
自然採光、通風和植栽牆面交織的中庭,置入樸實性格龍眼木,當作踏階往上探索,保留樹皮自然邊,更添風味。
是這樣一點一點的觀察,表達出木材想說的話,融進味無味精神領域,來一場人、設計與自然的即興演出!
觀風洞
一樓後院高高掛著的圓洞,是 屋內氣流的引擎, 藉由觀風、嗅木、觸泥、覺綠, 重新喚回人與生俱來的感受能力。


稻殼牆
一樓牆面全是仿傳統土塊厝工法, 水泥混合稻殼與黃沙, 比例、粗細和顏色調了7、8個版本, 最後才呈現淡淡米色牆, 自然調節屋內水氣。


磨石子吧台
味無味CI橘融入傳統磨石子工法, 巧心呈現吧台獨特風格。


低調相遇的立面
立面保留早期抿石子區塊, 加入新作碾石子, 兩種不同時期刻下的立面痕跡在此相遇。尤如訪客,不經意地與《味無味》低調相遇。


新舊並融
老紅磚、水泥鑿痕, 與時尚工藝食器在此並融。閩式紅磚、工業鋼構、點焊格柵,等待每日成長的植物給它新容顏。


大木細作
木料有台灣黃檜木地板、亞杉門片/吧台/桌板/天花板格柵/休憩長椅、龍眼木樓梯踏板,一入室內,就被醇木香氣給包圍。每種木材都有性格,取其最平實狀態,在味無味來一場人、設計與自然的即興演出!



竹跡
樓梯扶手側板大膽崁入竹編藝術品,通常繁複且有規則性竹編藝品理想尺寸是30x40cm,竹山悅山工坊竹藝家細心克服竹節斷裂的挑戰, 留下難得大幅竹編藝術品!



祖靈的眼
坐在中庭換鞋椅, 正面迎來是《不老部落》泰雅族傳統手工編織, 透過圖騰傳達最原始的祝福給每一位訪客。



觀風洞
一樓後院高高掛著的圓洞,是 屋內氣流的引擎, 藉由觀風、嗅木、觸泥、覺綠, 重新喚回人與生俱來的感受能力。


稻殼牆
一樓牆面全是仿傳統土塊厝工法, 水泥混合稻殼與黃沙, 比例、粗細和顏色調了7、8個版本, 最後才呈現淡淡米色牆, 自然調節屋內水氣。


磨石子吧台
味無味CI橘融入傳統磨石子工法, 巧心呈現吧台獨特風格。


低調相遇的立面
立面保留早期抿石子區塊, 加入新作碾石子, 兩種不同時期刻下的立面痕跡在此相遇。尤如訪客,不經意地與《味無味》低調相遇。


新舊並融
老紅磚、水泥鑿痕, 與時尚工藝食器在此並融。閩式紅磚、工業鋼構、點焊格柵,等待每日成長的植物給它新容顏。


大木細作
木料有台灣黃檜木地板、亞杉門片/吧台/桌板/天花板格柵/休憩長椅、龍眼木樓梯踏板,一入室內,就被醇木香氣給包圍。每種木材都有性格,取其最平實狀態,在味無味來一場人、設計與自然的即興演出!



竹跡
樓梯扶手側板大膽崁入竹編藝術品,通常繁複且有規則性竹編藝品理想尺寸是30x40cm,竹山悅山工坊竹藝家細心克服竹節斷裂的挑戰, 留下難得大幅竹編藝術品!



祖靈的眼
坐在中庭換鞋椅, 正面迎來是《不老部落》泰雅族傳統手工編織, 透過圖騰傳達最原始的祝福給每一位訪客。


